香港浸信教會史蹟點位置

「同步、同建」擴堂步行籌款運動,喚起了我們對教會的感情和歷史回憶。這次步行籌款不單是為到當下教會發展而努力,更讓我們深化對香港浸信教會的認識,了解教會先賢如何植根香港,實踐真理。

讓我們以八個本會極具歷史意義的堂點,了解、默想先賢的腳蹤。

皇后大道是香港心臟地帶──中環──最繁忙的地段。十九世紀中葉1842年,即南京條約簽訂的那一年,香港被割讓給英國。當時一對來自美國美南浸信會的年輕宣教士夫婦遠涉重洋來到香港,在這裡成立香港第一間浸信會:皇后大道浸信會,比聖公會成立聖約翰座堂還早五年。當時香港人口只得兩三萬,但當年堂每星期舉辦中英文崇拜各兩次;星期四、五更有中英文福音講座;教會全日開放,這就是香港浸信教會的前身。

香港開埠初期,環境惡劣,疫症流行,一心奉獻宣教和教育的叔未士師母何顯理女士,在1844年病逝香港,叔牧師亦黯然回國,教會無人主持,終告停辦。(為了紀念教會的拓荒者,香港浸信教會就以叔師母的中文譯名:何顯理,於1951年創辦顯理中學。)

舊堂點:上環百步梯 (1842)
舊堂點:皇后大道西 (1884)
舊堂點:西營盤 (1886)
舊堂點:皇后大道中 (1891)
舊堂點:結志街 (1894)
舊堂點:卑利街 (1899)
舊堂點:荷李活道 (1912)
堅道50號 (1920)
堅道97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