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8-24日 撒迦利亞書1-3 (和修) (NLT)
5月25-31日 撒迦利亞書4-6 (和修) (NLT)
6月1-7日 撒迦利亞書7-9 (和修) (NLT)
6月8-14日 撒迦利亞書10-12 (和修) (NLT)
6月15-21日 撒迦利亞書13-14 (和修) (NLT)

撒迦利亞在大利烏王第二年看見異象。話說雖然早於主前529年,古列王的諭令已下,猶太人可以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:可是由於遭遇諸般反對和阻力,工作真正要到上帝興起哈該和撒迦利亞的時候才復始(拉五1-2),並於516年完成(拉六13-15)。

撒迦利亞書一至八章內容與群體的重建較相關。九至十四章反映的則是較遙遠的未來,充滿著終末和天啟的意象,不少相關經文也被啟示錄的作者所引用。比如第四章所提到的金燈台、兩棵橄欖樹,第六章的四匹馬和馬車等等。 相對於前八章,其中內容涉及撒迦利亞、約書亞、所羅巴伯和其他參與者,有學者認為九至十四章,反映著另一個時期的需要,可能源自另一個作者,反映的是希臘時期。不過,兩者依然有其一致之處,包括一、對耶路撒冷的看重,二、對群體的潔淨,三、外邦人在上帝的國裡的地位,四、對之前的先知的作品的倚賴,五、修復天堂般的生產力,六、約的更新,七、被擄者再重聚,八、上帝的靈的澆灌,以及九、彌賽亞的主題。所以說,全書是一個統一的整體。

所羅巴伯可能是當時先知所看到的受膏者(彌賽亞),但真正的彌賽亞要到耶穌的時候才應驗。不過,在撒迦利亞書看見了後來被福音書的作者所借用的意象。經文說:「看哪,你的王來到你這裏!『他是公義的,並且施行拯救,謙和地騎著驢,騎著小驢,驢的駒子』」(九9;太廿一5)。

以上簡介黃厚基傳道執筆